|
|
訂閱社區雜志 |
山東:做好垃圾分類 助力綠色發展 |
(時間:2022/9/26 10:26:43) |
近年來,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全力抓緊抓實辦好生活垃圾分類這件事,由點及面、循序漸進,既有系統觀念,也下繡花功夫,全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垃圾分類正在成為居民生活的新風尚。
由點及面 分類制度全面推行
2017年12月,山東省濟南市、青島市、泰安市3市入選46個生活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先行先試。2019年12月,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12個部門印發《山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確定至2025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分三步走的工作目標。
2019年1月,《關于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確定在威海市榮成市等5個縣市區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2020年8月,威海市榮成市、菏澤市單縣入選2020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
2021年7月,山東省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今年3月,《山東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關于貫徹山東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實施意見》于4月印發,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在全省全面推行。
截至目前,山東省所有設區市和縣(市、區)全部啟動垃圾分類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2%以上,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維持在99%以上、焚燒處理率達到90%以上、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科學管理 形成長效推進機制
山東省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全社會積極參與的機制,完善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標準,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的工作體系,加快形成生活垃圾分類全過程管理系統。
工作推進機制不斷完善。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成立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專班,強化省級政策設計、統籌協調和督導落實。建立全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定期調度工作制度,對各設區市和試點縣(市、區)垃圾分類工作進行月調度和現場調研督導,建立第三方暗訪、評估和通報制度。推動16個設區市成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協調機構,其中,濟南、青島、東營、威海4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頂格推進,加快生活垃圾分類步伐。
政策法規體系日趨健全。《關于推進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山東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技術規范》等生活垃圾分類相關的政策文件和技術規范先后印發,內容涉及垃圾分類體系建設、標準制定、資源化利用、試點推進等方面。16個設區市均制定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目前,《山東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經實施,濟南等市出臺了生活垃圾分類地方性法規,青島等市出臺了政府規章,東營、濰坊等市也不斷完善配套政策。
黨建引領作用持續增強。山東省各地突出黨建引領,發揮基層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各級文明辦把垃圾分類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測評指標;各地教育部門組織編寫垃圾分類教材,納入學校教育體系;各級婦聯引導廣大家庭參與“美麗庭院”、綠色家庭創建等活動,助力形成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商務部門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了《山東省再生資源示范產業園建設規范》《山東省再生資源回收分揀示范中心建設規范》,并開展評選工作;共青團系統以縣級為單位招募垃圾分類志愿者,開展“垃圾分類·青年先行”等系列主題活動;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積極推進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市場監管等部門大力推進一次性塑料用品整治、包裝物減量、“光盤行動”制止餐飲浪費等源頭減量措施。
今年,以《山東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為契機,山東省城鄉環衛一體化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通知,確定3月為全省條例集中宣傳月,啟動垃圾分類培訓學院項目,并組織各地對條例進行全方位、多渠道、多形態的宣傳報道。
今年5~6月開展3期線上講座,參學人員達到10萬人次;山東省暨濟南市垃圾分類培訓學院組織相關人員參加線上、線下培訓課程;山東省與濟南市聯合開展“省市一體來分類跟著垃圾去旅行”等多場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各地建成垃圾分類宣教基地770個,成為吸引市民的常設“課堂”。青島市開展“青青之島分享美好”主題宣傳活動;煙臺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調查,結果顯示市區知曉率達到90%;威海市編制《垃圾分類和減量知識讀本》,向中小學、幼兒園發放5萬余冊;日照市開展5期垃圾分類知識講座、4期線上答題和12次市級宣傳教育活動。同時,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向各地贈送2萬余冊《垃圾分類100問》讀本;多次印發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典型交流材料;與相關部門聯合印發推廣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典型經驗的通知,供各地借鑒學習。
繡花功夫 做細做實分類工作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加強垃圾分類指導,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合理制定工作措施,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發揮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工作的引領作用,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搞“一刀切”,逐步建立城鄉統籌的生活垃圾分類系統。
垃圾分類模式因地制宜。山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采取“四分法”,設置簡便易行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裝置,合理布局居住社區、商業和辦公場所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箱房、桶站等設施設備。多地對大件垃圾進行專門回收,如泰安市對大件垃圾實行免費上門收運。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方面,積極探索符合農村特點和農民習慣、簡便易行的分類處理模式,減少垃圾出村處理量。榮成市推行“一次四分法”,村民直接將垃圾分為“有害、可回收,可燃、不可燃”四類,采取“村民自送、志愿監督”和“上門收集、逐戶檢查”兩種模式。膠州市等地積極探索廚余垃圾“餐前”和“餐后”細分、就地堆肥等模式,協同推進農村有機生活垃圾、廁所糞污、農業生產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利用,以鄉鎮或行政村為單位建設一批區域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探索就地、就近、就農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路徑,創新解決了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面臨的難題。
分類設施建設穩步推進。2021年,山東省推進垃圾分類示范聯系點建設,順利完成全省5000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站)和115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系點、228個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系點改造提升任務。目前,全省已配置分類垃圾桶360萬余個、新建(改造)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房(亭)3.6萬個、配置分類運輸車輛1萬余輛,正在運行的生活垃圾處理場(廠)總設計處理能力8.6萬噸/日,建成廚余垃圾處理設施處理能力6000余噸/日。近年來,各地積極推進分類設施建設和改造升級,配置分類容器,增設運輸車輛,建設中轉站、焚燒廠等,垃圾分類“全鏈條”體系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淄博市升級改造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設施1035個、新增分類運輸車52輛、新建可回收物分揀站5處;聊城市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房(亭)1541個、可回收物收集網點20個、宣教基地3座、主題公園2個;濟寧市建成運行10座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日處理能力達到7900噸,垃圾焚燒處理率達到95%以上。
多措并舉開展垃圾分類。青島市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濟南市開展“音樂專線”“公交專線”“行業專線”收運,目前已推出324條;淄博市建立分類督導員隊伍,共8000余人;榮成市建設定時開放的垃圾分類房,設專人管理并配套監控設備;泰安市、日照市獲國家開發銀行授信,實施全域垃圾分類體系項目建設;德州市“壹心·吆分類”公司以“便民服務站”項目推進中心城區垃圾分類工作,已有12個站點投入運營;濱州市組織召開沿黃流域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工作會議,在510個村莊推行“撤桶建房(亭)+定時投放+桶前監督指導”分類投放模式。

|
|
|
|
推薦圖片 |
 | 4家國際碳中和機構簽約 中歐碳中和合作研 |
7月14日下午,“興邀天下·共創未來”國際創新產業(42.980, -1.36, -3.07%)合作大會系列活動之中歐碳中和合作研討會,在北京大興成功舉辦。大興區與4家碳中和領域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