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中山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將于8月26日起施行 |
(時間:2022/8/24 10:19:39) |
餐廚垃圾管理是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餐廚垃圾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響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質量。8月23日,中山市政府新聞辦舉行《中山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解讀新聞發布會。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辦法確立了以集中處理為主、分散處理為輔的處理體系,全面規范餐廚垃圾的投放、收運和處理各環節,將于8月26日起正式施行。
以集中處理為主、分散處理為輔
中山市城管和執法局副局長陳飛國介紹, 近年來,中山市餐廚垃圾處理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南部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已建成并進入試運營階段,餐廚垃圾處理能力為每日400噸。目前,收運和處理硬件設施已具備,規范餐廚垃圾管理工作勢在必行。
《管理辦法》分章編排,共設五章二十九條,明確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明確政府和部門職責,協同推進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餐廚垃圾管理原則。鼓勵處理技術和設備研究、開發、應用;推行凈菜上市、節約用餐、剩菜打包、環保包裝、回收外賣包裝物。二是明確以集中處理為主、分散處理為輔的處理體系。建立集中收運處理一體化特許經營制度、臺賬管理制度、收運處理停歇業制度、餐廚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和分級管理制度。三是規定投放、收運、處理的責任和規范,明確餐廚垃圾產生者和餐廚垃圾投放管理責任人的責任、餐廚垃圾收運和處理服務規范。四是規范監督執法機制。明確信息化管理、多種執法檢查方式和聯合執法檢查、社會監督、相關法律責任和行政責任等。
陳飛國介紹了《管理辦法》的主要亮點。據介紹,《管理辦法》堅持以餐廚垃圾全過程監管的思路進行制度設計,并與中山市現行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制度、餐廚垃圾處理設施、處理技術相銜接,符合中山市餐廚垃圾管理實際需求,是推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重要立法舉措。包括:全面規范餐廚垃圾的投放、收運和處理各環節,分別明確餐廚垃圾產生者、管理責任人、收運企業、處理企業的義務及責任,建立規范有序的餐廚垃圾管理機制。明確了全市餐廚垃圾采用集中處理為主、分散處理為輔的管理體系,其中,集中處理實施授權特許經營,并通過建立評估考核、責任追究、運營信息公開等制度來規范特許經營行為,保證中山市餐廚垃圾處理高效率和高質量。明確餐廚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建立健全體現分類計價、計量收費等有利于餐廚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五是細化監督管理措施,突出信息化管理。通過監管部門對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實施全過程在線監控,實現餐廚垃圾從產生到處理全過程閉環管理。
構建“1+2+N”的垃圾分類法規政策體系
餐廚垃圾管理看似是“小事”,實則是“大事”。如果沒有處理好,不僅會影響環境衛生,甚至還會回流到餐桌上危害群眾健康。陳飛國介紹,中山市城管和執法局在制度建設上發力,加快建立餐廚垃圾管理長效機制。隨著《中山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的出臺,中山市正式形成“1+2+N”的垃圾分類法規政策體系,從制度上解決“垃圾怎么分、城鄉怎么統、設施怎么建、源頭怎么減、違法怎么罰”等關鍵問題。
中山市垃圾分類辦印發了《中山市主要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中山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與收集設施設置指引》等系列指引,進一步提高“N”的上限,指導各類場所精確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合理設置垃圾分類設施。建立了“市、鎮街、社區(村)、管理責任人”四級常態化聯動機制,切實解決餐廚垃圾收運推進過程遇到的困難。
在設施建設上發力,加快健全餐廚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南部組團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在全市辦公區、文教區、醫療機構、餐飲機構等場所投入超過3000個餐廚垃圾收集容器,與661個餐廚垃圾產生單位簽訂餐廚垃圾收運服務協議。目前,全市已配備22輛餐廚垃圾專用密閉運輸車,對全市400多個公共機構和餐飲機構開展餐廚垃圾分類收運,全市餐廚垃圾日平均資源化處理量超過120噸,一改以往群眾反映強烈“先分后混”的現象,使垃圾分類成效讓市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

|
|
|
|
推薦圖片 |
 | 4家國際碳中和機構簽約 中歐碳中和合作研 |
7月14日下午,“興邀天下·共創未來”國際創新產業(42.980, -1.36, -3.07%)合作大會系列活動之中歐碳中和合作研討會,在北京大興成功舉辦。大興區與4家碳中和領域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