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將垃圾分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
(時間:2021-3-10 14:39:32) |
《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有關垃圾分類,成都有哪些目標?3月8日,記者從成都市政府官網了解到,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貫徹落實〈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推進全程分類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根據《實施方案》,在2021年底前,成都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場所、經營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實現100%全覆蓋,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0%;建成“兩網融合”服務點2000個、具備廚余垃圾處理功能的分類中轉站27座,基本形成廚余垃圾“集中規模化+分布小型化”處理模式;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 持續完善硬件 新增廚余垃圾處理能力年底前達到450噸/日 在投放方面: 成都市各區(市)縣政府統籌,街(鎮)具體負責,在本月底前,全面完成公共機構、公共場所及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建設改造和收集容器規范,因地制宜設置定時定點投放點和24小時開放投放點。同時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設置指示牌,強化垃圾清運時間、頻次、收運公司和垃圾去向等信息公示。另外鼓勵社會企業在小區設置廢舊閑置物品智能回收設施、可回收物回收站點,提供便民回收服務。 在收運方面: 成都市將堅持以街(鎮)為單位,成建制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完善。商務部門將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體系,建成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信息平臺,并接入相關社會企業收運信息,推動實現可回收物信息統計科學化;堅持線上線下結合,拓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信息平臺管理功能,搭載可回收物種 類、交易價格、回收方式等信息公示,以及可回收物和大件生活垃圾預約收運服務等功能。同時成都市將制定“不分類則不收運”操作規范,率先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實行生活垃圾“不分類則不收運”制度,并逐步在部分物業管理水平較高的小區推廣實施。 今年3月底前,成都市新增廚余垃圾收集車(四輪平板)409輛、配置廚余垃圾標準收集容器14400個;今年年底前,成都市將累計配置廚余垃圾收集車583輛、專用運輸車輛261輛。 在處理能力方面: 到2021年底,成都市新增廚余垃圾集中處理能力200噸/日、分布式處理能力250噸/日,可回收物處理能力達7500噸/日,大件垃圾處理能力達800噸/日以上。 推動全民參與 限制商品過度包裝 “限塑令”加碼執行 要想真正實現垃圾分類,不光要有硬件,全民參與更是必不可少。 用餐場所需設置適當點餐提示標識,倡導綠色消費,開展“光盤行動”;住宿、旅游、餐飲及相關配送服務行業主管部門需制定發布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的詳細目錄,推廣使用可循環利用物品。 在產品包裝物減量方面,成都市將嚴格落實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相關標準,減少包裝廢棄物產生;加強對快遞業、電子商務企業包裝指導,推動建立計價優惠機制等,促進包裝物減量。同時成都將加大“限塑令”執行力度,倡導減少使用塑料制品。 另外,成都市將推動落實已建和新建農貿市場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施配套工作,積極推行凈菜上市;推行綠色辦公,實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優先采購可以循環利用、資源化利用的辦公用品等計劃。 建立激勵表揚制度 垃圾分類分得好 政府給表揚還給補貼 根據《實施方案》,成都市人民政府會制定本市生活垃圾處理總量控制制度及激勵表揚制度,并結合上一年的人口規模、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生活垃圾分類目標要求等,制定各區(市)縣下一年的生活垃圾處理總量控制計劃和人均減量目標;對于總量控制成效顯著的,市人民政府給予表揚。 同時成都市將持續深化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建設資金補貼政策,根據開工時間、完成情況、處理能力給予分檔補貼;探索在非居民端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計量收費,著力提升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實效。 另外,成都市將以市場化、項目化方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產業發展。各區(市)縣引導社會資本以特許經營、承包經營、租賃經營等方式,參與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投、收、運、處等活動,建設具有其他垃圾轉運、廚余垃圾就地處理、可回收物分揀、有害垃圾暫存等功能的“小型靜脈家園”,推進分類收集作業、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分類設施設備制造、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產業發展。
|
|
|
|
推薦圖片 |
 | 潤立漆再登央視 推動健康涂料走入百姓家 | 國家權威媒體成就實力品牌。潤立漆繼登陸CCTV-1和CCTV-10兩大頻道以后,于11月下旬再一次獲得了央視“通行證”,陸續在CCTV-4中文國際和CCTV-7國防軍事兩大熱門頻道展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