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化工】環保為化工行業投資開拓新思路 |
(時間:2013-8-6 10:20:27) |
化學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產業鏈的基礎行業,為各個行業提供生產原料,其發展取決于整個產業經濟需求的增長。過去十多年,處于快速工業化階段的中國成為全球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費國;各行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中國化工行業不斷發展壯大,大宗化學品的產能隨需求擴大而不斷膨脹。傳統經驗表明,新增產能集中投放的高峰會帶來價格下跌的陣痛,不過盈利下滑只是暫時性的,迅猛增長的需求會快速超過供給,導致新一輪的產品緊缺;只要熬過新產能釋放的初期,量價齊升會帶來更大的利潤。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后,國內化工行業的傳統經驗不再適用;國內投資拉動的刺激政策帶來更大規模的產能建設高潮,不過國內外需求增速卻在不斷下滑。受宏觀經濟影響,化學品需求增速下降成為未來國內化工產業最重要的基本面,同時伴隨的惡劣情況是2009年以來的新增產能開始不斷注入市場,這導致化工產品的價格彈性不斷減弱,企業盈利水平不斷惡化。PVC、純堿、硝銨、磷肥、PTA、己內酰胺、環氧丙烷等曾經的強勢產品開始被市場拋棄,相關的上市企業也很難再被投資者青睞。 化工投資要有新的思路。從供給端來看,由于我國經濟結構和歐美不同,短時間內清除大規模無效產能存在較大阻礙,供給收縮需要強力的政策指引。對于化工行業而言,筆者認為環保趨嚴將是未來幾年,化工子行業消減產能的核心原因。年初的溫州合成革關停政策、染料行業景氣復蘇以及草甘膦一貨難求都有環保因素的影響,相關上市公司受到市場高度關注。而對于需求端,在華北霧霾事件刺激下,天然氣概念股、汽車尾氣排放、脫硫脫硝以及新能源汽車等股票受到市場追捧。更高的環保要求開始催生新的需求,創造新的產業鏈,拉動相關化工品的需求。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