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碳達峰碳中和高端講座”在京舉行,綠色建筑成熱議話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吳志強,在會上分享人工智能在綠色建筑設計中的作用,倡導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和科學規劃來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在這一領域,公域AIoT公司特斯聯在將AI和IOT應用于社區、園區、校園等場景建設,提升建筑節能和智能化水平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發展綠色建筑是我國節能降碳的重要舉措之一。我國《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指出,到2025年,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積比2023年增長0.2億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比2023年增長2億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電力消費占比超過55%,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取得積極進展。
發展綠色建筑,科技創新是關鍵。特斯聯作為國內最早開啟AI+物聯網方向落地的企業,其多個綠色建筑項目備受關注,包括上海嘉定未來城市、武漢AI PARK、華南師大附中“零碳校園”等。
在社區建設方面,特斯聯作為上海嘉定未來城市的低碳智能合作伙伴,為社區打造了基于“模型+系統”路徑構建的能源領域大模型,構建了融匯多學科知識與AI技術、實現室內空間的舒適度與能源管理的智能工具。基于其先進的人文科技理念以及綠色低碳技術,上海嘉定未來城市已成為上海首批低碳社區示范項目,并入選了“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科技示范工程。
在園區建設方面,特斯聯武漢AI PARK將園區空間數字化、孿生化,并據此系統地、高效地管理和優化空間的用能、耗能情況。利用園區內部署的“光儲直柔”技術,AI PARK實現建筑從傳統能源利用向清潔能源利用的轉變,通過數字化手段,柔性調控能源利用,實現能源利用優化。
在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項目中,特斯聯結合不同類型建筑的具體場景進行功能分區,統籌管理各類設施子系統和設備,完成了龐雜繁瑣的AIoT數據打通交互——暖通空調、智能照明、能耗計量、電梯、生活熱水、給排水——構建AIoT數據閉環,滿足設施之間的協同運行。基于該體系,校園能夠在保證環境安全,滿足師生正常舒適需求的前提下,進行動態節能優化控制,提升管理效率及設備能效,降低維護成本。
截至目前,特斯聯已構建起覆蓋AIoT、園區、企業、經濟、能源等垂直場景的領域模型體系。未來,特斯聯將以更強的AI能力,更廣的IoT觸角,綜合提升物理空間的管理效率、實現減碳運行,營建低碳、綠化、和諧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