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江西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 |
(時間:2022/12/19 9:54:22) |
近日,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要求到2025年,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明顯提升,各地基本建成設施設備完善、群眾廣泛參與、資金保障有力、運行管理長效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并保持自然村全覆蓋。
近年來,江西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取得較大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全部整治銷號,農村環境衛生得到持續改善,但仍存在治理效果難保持、管護機制不完善、群眾主體作用發揮不充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推進緩慢等問題!秾嵤┮庖姟穼r村生活垃圾的收運處置作了明確規范,將進一步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鞏固提升,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根據《實施意見》,要統籌謀劃建設更高質量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統籌縣鄉村三級設施建設和服務。合理確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類型、數量和規模,有效銜接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有害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的建設和運行管理。各地要按照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自然村(村民小組)全覆蓋的要求,合理配置收運處置設施設備,實現自然村有收集點(站)、鄉鎮有轉運能力、縣城有無害化處理能力。逐步取締露天收集池,更新老舊破損垃圾收集容器,推動處理設施設備升級換代,建設一批小型化、分散化、無害化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
同時,要系統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各地要加強易腐垃圾就地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協同推進易腐垃圾、廁所糞污、農業生產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利用?h(市、區)應統籌共建共享一批區域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城鎮周邊村鎮優先納入城鎮區域性處理設施;集鎮或其他人口密集區域聯村聯鎮建設集中處理設施,減少垃圾外運;其他農村地區鼓勵采取符合農村生產生活習慣、就地就農的方式消減易腐垃圾。做好可回收物回收,建立以村級回收網點為基礎、縣域或鄉鎮分揀中心為支撐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推動供銷合作社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逐步向農村延伸,與環衛清運網絡有效對接,積極實施“兩網融合”。做好農村大件垃圾回收,實行資源化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鼓勵利用農家超市、廢品回收點、村集體閑置房屋等現有設施,建立具有積分兌換、以物易物或有償回購功能的兌換超市或兼職回收點,探索低值可回收物的經濟激勵回收辦法。強化有害垃圾收運處置。對從生活垃圾中分出并集中收集的有害垃圾,屬于危險廢物的,嚴格按照危險廢物相關規定進行管理,集中運送至有資質的單位規范處理。
《實施意見》明確,各地要穩步提高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運行管理水平,建立長效機制。各地要按照《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和處理技術標準》《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規定要求,規范各環節的作業管理,確保垃圾規范投放、及時清運。采取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模式,定人、定崗、定片區清掃保潔。各地要合理安排清運路線和頻次,確保生活垃圾收集容器不滿溢。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專業化,加強對第三方企業服務質量的考核評估,建立完善考評機制。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健全村莊長效保潔機制,推動基層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村莊環境管護監督。探索組建以脫貧人口、防返貧監測對象等農村低收入群體為主體的勞務合作社,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方式承擔村莊保潔、垃圾收運等力所能及的服務。逐步建立農戶合理付費、村級組織統籌、政府適當補助的運行管護經費保障制度。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農戶承受能力、垃圾處理成本等因素,合理確定收費標準,同時對收費和支出情況定期公示。
此外,要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引領,以村民自治組織為紐帶,圍繞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建立農民群眾全過程參與的工作機制。動員群眾共同謀劃,組織村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方法制定、垃圾收集點(站)選址等工作,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動員群眾共建體系,組織村民定期打掃庭院和房前屋后衛生,因地制宜建立垃圾處理農戶付費制度。
動員群眾共管環境,制定村民環境衛生行為準則或將有關內容寫入村規民約,明確村民自覺維護公共環境的義務。動員群眾共評效果,建立群眾自治組織,定期開展環境衛生檢查,組織村民對垃圾治理效果進行評價。推進工作成果群眾共享,通過建立積分制、設立“紅黑榜”等多種方式對農戶進行激勵,結合實際對工作情況較好的保潔員、工作成效突出的村莊給予獎勵。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