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廣東將實施五大重點行動治理塑料污染 |
(時間:2022/8/15 9:58:29) |
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保有量達到200萬個;全省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總能力達到13萬噸/日左右,焚燒能力占比達到80%以上;全省農膜回收率達到85%以上,地膜殘留量實現零增長……近日,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實施《廣東省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進一步增強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能力,對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提出明確目標。
全鏈條綜合施策
《行動方案》聚焦重點環節、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從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利用、末端處置全鏈條綜合施策,對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再落實再部署,力求推動廣東白色污染治理取得更大實效。
強化源頭減量。針對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廣、價值低、收集難等塑料污染治理的痛點和難點,提出實施塑料生產使用源頭減量和塑料替代產品推廣使用行動,推動塑料制品設計生產和流通消費環節“減肥瘦身”,從源頭上減少其產生和使用量。
強化回收利用。聚焦塑料制品具有資源性、環境性雙重屬性,提出實施塑料廢棄物規范回收處置行動,強化廢棄塑料的高效回收和再生利用,變“塑料垃圾”為“再生資源”,實現塑料廢棄物資源利用最大化和全產業鏈減污降碳。
強化重點治理。著眼于塑料垃圾體積小、重量輕、容易泄漏到環境中造成“白色污染”的特點,提出實施重點領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行動,重點抓好江河湖海、農業農村、旅游景區、道路沿線、船舶等領域塑料污染治理,讓各類塑料垃圾無處遁形。
強化全民參與。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涉及生產生活方方面面,提出實施塑料污染治理全民行動,進一步強化社會共治和全民參與,凝聚政府、企業和公眾合力,營造社會主體廣泛參與的良好氛圍。
明確治理目標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機制運行更加有效,地方、部門和企業責任有效落實,塑料制品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全鏈條治理成效更加顯著,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源頭減量力度顯著加強,商品零售、電子商務、郵政快遞、餐飲外賣、展會活動、賓館酒店等重點領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現象大幅減少,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保有量達到200萬個。
回收處置能力持續提升,全省地級以上城市市區和具備條件的縣城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塑料廢棄物收集轉運效率大幅提高;全省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總能力達到13萬噸/日左右,焚燒能力占比達到80%以上,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大幅減少;全省農膜回收率達到85%以上,地膜殘留量實現零增長。
垃圾清理整治深入推進,水面漂浮物清理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重點水域、重點旅游景區、農村地區的歷史遺留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塑料垃圾向自然環境泄漏現象得到有效控制。
實施五大重點行動
《行動方案》提出了五大重點行動,共計24條具體任務。
一是塑料生產使用源頭減量行動,包括推行塑料制品綠色設計、加強部分涉塑產品生產監管、推進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減量、強化快遞包裝綠色治理、落實綠色產品認證制度、發揮公共機構表率作用等6項工作。
二是塑料替代產品推廣使用行動,包括建立健全塑料替代產品標準體系、強化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創新、推動生物降解塑料產業有序發展等3項任務。
三是塑料廢棄物規范回收處置行動,包括合理布局收集與轉運設施、提升交通運輸領域規范化回收水平、加大新興領域塑料廢棄物規范回收力度、支持供銷社大力開展塑料廢棄物規范回收、建立完善農村塑料廢棄物收運處置體系、強化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升塑料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等7項舉措。
四是重點領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行動,包括實施江河湖海清漂行動、開展農膜回收和農藥包裝廢棄物治理行動、深化旅游景區塑料垃圾清理整治、強化道路沿線塑料垃圾整治、規范船舶塑料垃圾接收轉運等5項行動。
五是塑料污染治理全民行動,包括加強政策宣傳引導、鼓勵公眾參與治理、強化綠色消費激勵等3項措施。

|
|
|
|
推薦圖片 |
 | 4家國際碳中和機構簽約 中歐碳中和合作研 |
7月14日下午,“興邀天下·共創未來”國際創新產業(42.980, -1.36, -3.07%)合作大會系列活動之中歐碳中和合作研討會,在北京大興成功舉辦。大興區與4家碳中和領域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