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記者從臨河區供熱供氣物業服務中心了解到,到今年年底,臨河建成區將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到2025年,臨河建成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基本建立配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類習慣。
首先,完善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系統。以“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為重點,全面規劃、合理布局居住社區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箱房、桶站等設施設備。規范管理有害垃圾投放,有害垃圾按照安全、便利原則,設置獨立的集中貯存場所。規范廚余垃圾分類投放,確保投放點干凈整潔、無異味。
其次,加快建立健全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銜接的收運網絡,合理確定分類運輸站點、頻次、時間和線路,更新老舊垃圾運輸車輛,配備滿足垃圾分類清運需求、密封性好、標志明顯、節能環保的專用收運車輛,配足配齊分類運輸車輛并明示所承運生活垃圾的種類。
同時,發揮辦事處組織社區環境整治、無物業管理社區生活垃圾清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強與物業單位、環境衛生部門之間的有序銜接,堅決防止“先分后混”“混裝混用”。逐步推行“車載桶裝、換桶直用”等密閉、高效的廚余垃圾運輸系統,減少裝車運輸過程中的“拋灑滴漏”。鼓勵有條件的居民區安裝符合標準的廚余垃圾處置設施設備,就地處置廚余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