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北京西城初步形成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格局 |
(時間:2022/6/21 9:58:26) |
自2020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截至2022年5月30日,北京市西城區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格局初步形成,參與率達到90%以上;居民家庭廚余垃圾分出量從2020年5月初的日均32.13噸提升到目前的170.71噸,分出率保持在18%以上;其他垃圾產生量從2020年5月初的日均1300.68噸下降到目前的717.75噸。
北京市西城區城市管理委員會日前開展“鞏固提升再發力”西城區實施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兩周年線上宣傳活動,活動主會場設立在西城區城市管理委員會,德勝街道、廣外街道、陶然亭街道分別設立分會場,西城區15個街道辦事處在遠程參加了活動。
西城區城市管理委二級調研員王順利總結了兩年以來西城區推進垃圾分類的工作成效。據介紹,截至2022年5月30日,西城區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格局初步形成,參與率達到90%以上;自主分類投放準確率達到8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穩定在35%以上;居民家庭廚余垃圾分出量從2020年5月初的日均32.13噸提升到目前的170.71噸,分出率保持在18%以上;其他垃圾產生量從2020年5月初的日均1300.68噸下降到目前的717.75噸。
在活動分會場,廣外街道三義東里社區的馬連道中里二區,居民們在垃圾分類驛站有序投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為了讓居民充分認識到垃圾分類的法定義務和社會責任,強化桶前值守力量,在街道垃圾分類專班指導下,社區通過居民議事廳、開展精準入戶、結合小區實際情況對垃圾分類站點進行優化,集中力量為民辦實事,通過合理“撤桶并站”,實現“三站合一”,集中到垃圾分類驛站投放,并通過早晚固定時段投放廚余垃圾有積分、日常投放可回收物有積分,定期開展積分換禮等激勵方式,讓分類驛站真正的“活起來”,人人齊參與,“驛”起向未來。
在德勝街道新風街1號院活動現場,志愿者通過快板書、垃圾分類普法監督員桶前值守展示了垃圾分類普法監督員、垃圾分類志愿者工作的風采。在過去的兩年多,無論嚴寒酷暑,每天早晚兩個時段,普法監督員都會在垃圾分類站點前,為前來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提供指導、宣傳服務,“您好,請問您投放的是哪種垃圾”、“您好,您分類的不太準確,我來幫您”等規范的工作用語,既向居民傳遞了垃圾分類的理念,同時也傳遞了鄰里之間的溫情。
在陶然亭街道黑窯廠社區的“智能式密封型分類驛站”,居民有序投放可回收物。“智能型分類驛站”設置了包括其他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投放區。與普通垃圾桶不同的是,用手劃過感應器,垃圾投遞口的自動門就會緩緩向內打開,實現無接觸式投放。投放人離開后,感應自動門緩緩關閉。工作人員介紹說,智能驛站投入使用后,不僅方便了居民投放垃圾,還大大改善了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同時,通過智慧云平臺數據上傳,實現前端投放信息與區級精細化管理系統無縫對接,實現了可回收物數據上傳、監管、統計的功能。
活動上,西城區垃圾分類第三方監督檢查負責人對兩年來全區垃圾分類日常監督檢查工作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兩年來,通過階段性對桶站周邊環境、公示信息、容器整潔度、便利性設施等進行重點檢查,各小區的垃圾分類日常運行維護有了很大的提升。下一階段的日常監督檢查工作,將以問題為導向,繼續以垃圾滿冒、桶站不潔、分類驛站運行情況為重點內容進行隨機檢查,督促責任主體進行整改、維護,緊密圍繞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全過程、多方位監督檢查,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嚴格執行各項標準,為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創造最優環境體驗,減少因垃圾分類設施問題引發的居民投訴。
王順利也對目前垃圾分類推進工作中存在的其他垃圾收運不及時、可回收物出路不通暢、桶站維護管理跟不上、全民參與分類待提高等短板進行分析。
據悉,下一步,西城區將繼續建立垃圾分類長效工作機制,強化基礎設施管理維護,暢通收運、轉運通道,以黨建為引領,不斷加大宣傳發動、社會志愿服務,剛柔并濟,務實高效,形成垃圾分類“西城模式”。

|
|
|
|
推薦圖片 |
 | 中國節能抗疫突擊隊馳援百色市醫療廢棄物處 | 近日,廣西百色新冠疫情暴發導致全域管控,百色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理中心急需支援。廣西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致函中國節能請求緊急支援百色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理事宜。中國節能接到請求函,立即部署下屬中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