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內蒙古加快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
(時間:2023/7/11 9:40:04) |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獲悉,生態環境監測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加快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編制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努力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履責、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生態環境監測格局,系統提升環境監測現代化建設水平。
建設生態環境監測“一張網”,不斷完善全區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截至目前,在全區建成覆蓋環境空氣質量、降水、降塵、沙塵天氣和氟化物等各類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392個,初步具備顆粒物組分監測、光化學污染物等專項監測能力;覆蓋五大流域干支流、重點湖庫各類水環境監測斷面或點位941個;涉及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等監測范圍的土壤監測點1771個;分布12個地級市和8個縣級市的聲環境監測點位3249個;布設全區生態狀況監測點位159個,生態質量地面監測覆蓋10個盟市,遙感監測覆蓋12個盟市89個旗縣域,從區域、景觀、生態系統和植物群落等不同尺度掌握全區生態質量狀況,發布生態質量指數。
做實生態環境監測“一套數”,健全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責任體系。近年來,內蒙古出臺了《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實施方案》,明確地方黨委和政府對防范和懲治生態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的領導責任。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社會化服務機構質量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規范生態環境監測社會化服務行為。建設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服務與管理平臺,實現生態環境數據質量線上監管。建立了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管理體系,實現了從監測任務下達、方案編制、現場采樣、實驗室分析到出具監測報告的全程序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
推進數據綜合評估“一體化”,全面整合全區監測信息化系統。通過建立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內蒙古有效推進各類生態環境監測數據整合與互聯互通。在空氣質量預測預報方面,提升了中長期預報能力,開展未來7-10天空氣質量預報,72小時預報準確率提升至70%以上;完善全區視頻會商系統設備及網絡建設,建立了跨部門預報會商機制;建立支撐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點區域生態監管技術服務體系,“內蒙古自治區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應用”列為國家智慧監測創新應用試點。
|
|
|
|
推薦圖片 |
 | 立邦發布宜居CITY更新一站式改造方案 | 6月19日,第21屆中國國際城市建設博覽會&第20屆中國國際住宅產業建設博覽會在北京隆重舉辦,立邦秉承刷新美好生活空間的企業使命,攜手城博會重磅發布宜居CITY更新一站式改造 |
|
|
|
|
熱點文章 |
|
|